3605 细菌生化反应培养基
  下列各类培养基常用于测定细菌的糖类代谢试验、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试验、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等生化反应。
  1.糖、醇发酵培养基
  (1)成分
  基础液
  蛋白胨	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g
  氯化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	5g
  0.5%酸性品红指示液	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ml
  (或0.4%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)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	        (6ml)
  水	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0ml
  糖、醇类	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每100ml基础液内各加0.5g
  (2)制法 取蛋白胨和氯化钠加入水中,微温使溶解,调pH值使灭菌后为7.3±0.1,加入指示液混匀。每100ml分别加入1种糖、醇或糖苷,混匀后分装于小管中(若需观察产气反应,在小管内另放置杜汉小倒管)。于116℃灭菌15分钟。
  常用的糖、醇或糖苷:阿拉伯糖、木糖、鼠李糖、葡萄糖、果糖、甘露糖、半乳糖、麦芽糖、乳糖、蔗糖、蕈糖、纤维二糖、蜜二糖、棉子糖、松三糖、菊糖、糊精、淀粉、甘露醇、卫矛醇、山梨醇、肌醇、甘油、水杨素、七叶苷等。
  (3) 用途 鉴别各种细菌对糖类的发酵生化反应,发酵者产酸,培养基变色(加酸性品红者由无色至红色或再至黄色;加溴麝香草酚蓝者由蓝色至黄色);产气时,小倒管内有小气泡。
  2.七叶苷培养基
  (1)成分
  蛋白胨	        5g	七叶苷	3g
  磷酸氢二钾	1g	水	1000ml
  枸橼酸铁	0.5g
  (2)制法 除七叶苷外,取上述成分混合,微温使溶解,加入七叶苷混匀,调pH值使灭菌后为7.3±0.1,分装于试管中,121℃灭菌15分钟。
  (3)用途 用于鉴别细菌对七叶苷的水解试验,产生棕黑色沉淀为阳性反应。
  3.磷酸盐葡萄糖胨水培养基
  (1)成分
  蛋白胨       	7g   葡萄糖	5g
  磷酸氢二钾	3.8g水	1000ml
  (2)制法 取上述成分混合,微温使溶解,调pH值使灭菌后为7.3±0.1,分装于小试管中,121℃灭菌15分钟。
  (3)用途 用于鉴别细菌的甲基红试验(M-R反应)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(V-P反应)。
  ①甲基红试验(M-R反应) 取可疑菌落或斜面培养物,接种于磷酸盐葡萄糖胨水培养基中,置35℃培养2~5天,于培养管内加入甲基红指示液(称取甲基红0.1g,加95%乙醇300ml,使溶解后,加水至500ml)数滴,立即观察,呈鲜红色或橘红色为阳性,呈黄色为阴性。
  ②乙酰甲基甲醇生成试验(V-P反应) 取可疑菌落或斜面培养物,接种于磷酸盐葡萄糖胨水培养基中,置35℃培养48小时,量取2ml培养液,加入α-萘酚乙醇试液(称取α-萘酚5g,加无水乙醇溶解使成100ml)1ml,混匀,再加40%氢氧化钾溶液0.4ml,充分振摇,立刻或数分钟内出现红色,即为阳性反应;无红色反应为阴性,如为阴性反应,置35℃水浴4小时后再观察。
  4.蛋白胨水培养基
  (1)成分
  蛋白胨	10g	水	1000ml
  氯化钠	5g
  (2)制法 取上述成分混合,微温使溶解,调pH值使灭菌后为7.3±0.1,分装于小试管,121℃灭菌15分钟。
  (3)用途 用于鉴别细菌能否分解色氨酸而产生靛基质的生化反应。
  ①靛基质试验 取可疑菌落或斜面培养物,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,置35℃培养24~48小时,必要时培养4~5天,沿管壁加入靛基质试液数滴,液面呈玫瑰红色为阳性,呈试剂本色为阴性。
  ②靛基质试液 称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5g,加入戊醇(或异戊醇)75ml,充分振摇,使完全溶解后,再取盐酸25ml徐徐滴入,边加边振摇,以免骤热导致溶液色泽变深。或称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g,加入95%乙醇95ml,充分振摇,使完全溶解后,再取盐酸20ml徐徐滴入。
  5.三糖铁琼脂培养基
  (1)成分
  蛋白胨        	20g	硫酸亚铁    	0.2g
  牛肉浸出粉	5g	硫代硫酸钠	0.2g
  乳糖	    10g	0.2%酚磺酞指示液	12.5ml
  蔗糖  	10g	琼脂	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~15g
  葡萄糖	1g	水	                     1000ml
  氯化钠	5g		
  (2)制法 除乳糖、蔗糖、葡萄糖、指示液、琼脂外,取上述成分,混合,加热使溶解,调pH值使灭菌后为7.3±0.1,加入琼脂,加热溶胀后,再加入其余成分,摇匀,分装,121℃灭菌15分钟,制成高底层(2~3cm)短斜面。
  (3)用途 用于初步鉴别肠杆菌科细菌对糖类的发酵反应和产生硫化氢试验。
  方法和结果观察:取可疑菌落或斜面培养物,做高层穿刺和斜面划线接种,置35℃培养24~48小时,观察结果。培养基底层变黄色为葡萄糖发酵阳性,斜面层变黄色为乳糖、蔗糖发酵阳性;底层或整个培养基呈黑色表示产生硫化氢。
  6.克氏双糖铁琼脂培养基
  (1)成分
  蛋白胨        	20g	枸橼酸铁	0.3g
  牛肉浸出粉	3g	硫代硫酸钠	0.3g
  酵母浸粉	     3g	0.2%酚磺酞指示液	12.5ml
  乳糖	              10g	 琼脂	        12~15g
  葡萄糖       	1g	水	       1000ml
  氯化钠	5g		
  (2)制法 除乳糖、葡萄糖、指示液、琼脂外,取上述成分,混合,加热使溶解,调pH值使灭菌后为7.3±0.1,加入琼脂,加热溶胀后,再加入其余成分,摇匀,分装,121℃灭菌15分钟,制成高底层(2~3cm)短斜面。
  (3)用途 用于初步鉴别肠杆菌科细菌对糖类的发酵反应和产生硫化氢试验。
  方法和结果观察:取可疑菌落或斜面培养物,做高层穿刺和斜面划线接种,置35℃培养24~48小时,观察结果。培养基底层变黄色为葡萄糖发酵阳性,斜面层呈黄色为乳糖发酵阳性,斜面层呈红色为乳糖发酵阴性;底层或整个培养基呈黑色表示产生硫化氢。
  7.脲(尿素)培养基
  (1)成分
  蛋白胨	1g	0.2%酚红溶液	6ml
  葡萄糖	1g	20%无菌脲溶液100ml
  氯化钠	5g	水	1000ml
  磷酸氢二钾	2g
  (2)制法 除脲溶液外,取上述成分,混合,调pH值使灭菌后为6.9±0.1,混匀后,121℃灭菌15分钟,冷至50~55℃,加入无菌脲溶液(经膜除菌过滤),混匀,分装于灭菌试管中。
  (3)用途 用于鉴别细菌的尿素酶反应。
  方法和结果观察:取可疑菌落或少量斜面培养物接种于培养基内,置35℃培养24小时,观察结果。培养基变为红色为尿素酶反应阳性;不变色为阴性,阴性者需延长观察至1周。
  8.苯丙氨酸琼脂培养基
  (1)成分
  磷酸氢二钠	1g	氯化钠	5g
  酵母浸膏    	3g	琼脂	12~15g
  DL-苯丙氨酸(DL-phenylalanine)	2g	水	1000ml
  (或L-苯丙氨酸)	(1g)		
  (2)制法 除琼脂外,取各成分溶于水,调pH值使灭菌后为7.3±0.1,再加入琼脂,加热溶胀,分装试管,121℃灭菌15分钟,制成长斜面。
  (3)用途 用于鉴别细菌的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(也称苯丙酮酸试验)。
  方法和结果观察:取斜面培养物,大量接种于苯丙氨酸琼脂斜面,置35℃培养4小时或18~24小时,取4~5滴10%三氯化铁溶液试剂,由斜面上部流下,若出现墨绿色,即为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阳性;倘若不变色则为阴性。
  9.氨基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
  (1)成分
  ①基础液
  蛋白胨	5g	1.6%溴甲酚紫指示液	1ml
  酵母浸出粉	3g	水	1000ml
  葡萄糖	1g		
  ②氨基酸			
  L-赖氨酸	0.5g	(需加碱溶液溶解)	
  L-鸟氨酸	0.5g	(需加碱溶液溶解)	
  L-精氨酸	0.5g	(不需加碱溶液溶解)	
  (2)制法 先配制基础液备用;将溶解后的3种氨基酸,各分别加至100ml基础液(使氨基酸的终浓度为0.5%),混匀,调pH值使灭菌后为6.8。分装于小试管中,每管2.5ml并滴加1层液状石蜡;同时分装一部分基础液于小试管,作为对照培养基,均置116℃灭菌10分钟。
  (3)用途 用于鉴别细菌的脱羧酶、双水解酶试验。
  方法和结果观察:取疑似菌斜面培养物分别接种于上述3种培养基及基础液对照培养基,置35C培养24~48小时。在培养初期由于待检细菌发酵葡萄糖产酸,试验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应呈黄色,继续培养时,试验培养基如呈紫色或紫红色,即为阳性反应;如至培养末期,培养基仍同对照管呈黄色,则判为阴性反应。
  10.明胶培养基
  (1)成分
  蛋白胨	5g	明胶	120g
  牛肉浸出粉     3g	水	1000ml
  (2)制法 取上述成分加入水中,浸泡约20分钟,加热溶解,调pH值使灭菌后为7.3±0.1,分装于小试管中,121℃灭菌15分钟。
  (3)用途 用于细菌的明胶液化试验。
  方法和结果观察:取少量待检菌斜面培养物穿刺接种于明胶培养基内,置35℃培养24小时,取出置冰箱内10~20分钟。如培养基仍呈溶液状,则为阳性;培养基重新凝固,则为阴性。细菌液化明胶之作用有时甚为缓慢,如未见液化,需继续培养1~2周方可确定阴性。
  11.丙二酸钠培养基
  (1)成分
  酵母浸出粉	1g	磷酸二氢钾	0.4g
  氯化钠	2g	丙二酸钠	3g
  葡萄糖	0.25g	0.4%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	6ml
  硫酸铵	2g	水	1000ml
  磷酸氢二钾	0.6g		
  (2)制法 除指示液外,将上述成分溶解,调pH值使灭菌后为6.8,再加入指示液。分装小管中,121℃灭菌15分钟。
  (3)用途 用于鉴别细菌能否利用丙二酸钠作为碳源而生长繁殖。
  方法和结果观察:取斜面或肉汤培养物接种于丙二酸钠培养基内,置35℃培养48小时。于24小时和48小时后各观察1次结果。培养基颜色由绿色变成蓝色为阳性反应;无颜色变化,或由绿色变成黄色,则为阴性反应。
  12.枸橼酸盐培养基
  (1)成分
  氯化钠	5g	枸橼酸钠(无水)	2g
  硫酸镁	0.2g	1.0%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	10ml
  磷酸氢二钾	1g	琼脂	14g
  磷酸二氢铵	1g	水	1000ml
  (2)制法 除指示液和琼脂外,取上述成分,混合,微温使溶解,调pH值使灭菌后为6.9±0.1,加入琼脂,加热溶胀,然后加入指示液,混匀,分装于小试管中,121℃灭菌15分钟,制成斜面。
  (3)用途 用于鉴别细菌能否利用枸橼酸盐作为碳源和氮源而生长繁殖。
  方法和结果观察:取可疑菌落或斜面培养物,接种于枸橼酸盐培养基的斜面上,一般培养48~72小时,凡能在培养基斜面生长出菌落,培养基即由绿色变成蓝色者为阳性反应;无菌落生长,培养基仍绿色者为阴性反应,阴性反应者应继续培养观察至7天。
  13.硝酸盐胨水培养基
  (1)成分
  蛋白胨	10g	硝酸钾	2g
  酵母浸出粉3g	水	1000ml
  (2)制法 取上述成分,加热溶解,调pH值使灭菌后为7.3±0.1,分装于小试管中,121℃灭菌15分钟。
  (3)用途 用于鉴别细菌能否还原硝酸盐成亚硝酸盐。
  方法和结果观察:取待检菌培养物接种于硝酸盐胨水培养基中,置35℃培养24小时。将下列甲液和乙液于用前等量混合,每个培养物加混合物0.1ml,产生红色为阳性反应,不产生红色为阴性反应。
  甲液:称取α-萘胺5g,溶解于5mol/L醋酸1000ml中。
  乙液:称取磺胺酸(对氨基苯磺酸)8g,溶解于5mol/L醋酸1000ml中。
  14.石蕊牛奶培养基
  (1)成分
  脱脂奶粉	10g	水100ml
  10%石蕊溶液	0.65ml
  (2)制法 取上述成分混匀后,分装于小试管中,116℃灭菌10分钟。
  (3)用途 用于检查细菌对牛奶的凝固和发酵作用。
  15.半固体营养琼脂培养基
  (1)成分
  蛋白胨	10g	琼脂	4g
  牛肉浸出粉	3g	水	1000ml
  氯化钠	5g
  (2)制法 除琼脂外,取上述成分,混合,微温使溶解,调pH值使灭菌后为7.2±0.2,再加入琼脂,加热溶胀,分装于小管中,121℃灭菌15分钟后,直立放置。待凝固后备用。
  (3)用途  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,也可用于一般菌种的保存。
  细菌动力检查:取疑似菌斜面培养物穿刺接种于半固体营养琼脂培养基中,置35℃培养24小时,细菌沿穿刺外周扩散生长,为动力阳性;否则为阴性。阴性者,应再继续培养观察2~3天。


审核人:黄生武、朱方博
纠错反馈 纠错记录

验证码:

以上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,如需要请购买正版出版物!

(c)蒲标网 - 中国药典、药品标准、法规在线查询 ( 津ICP备15007510号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