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
Zhusheyong Shu Shenjing Shengzhangyinzi
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for Injection
  本品系由健康小鼠颌下腺提取的生物活性蛋白质,经分离、纯化后加入适宜稳定剂后冻干制成。不含抑菌剂。
  1  基本要求
 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、原材料及辅料、水、器具、动物等应符合“凡例”的有关要求。
  2  制造
  2.1  小鼠颌下腺来源及采集
  2.1.1  采用体重为20g以上60~90日龄健康雄性小鼠,小鼠应符合清洁级动物相关要求(通则3602与通则3603)。[1]
  2.1.2  采用适宜方法处死小鼠,经局部消毒处理后摘取颌下腺,剔除其他组织后备用。如需存放应冻存于-20℃以下,并规定保存时间。
  2.2  原液
  2.2.1  提取
  采用适宜的方法将小鼠颌下腺破碎匀浆,离心取上清。
  2.2.2  纯化
  采用经批准的方法进行纯化、病毒去除或灭活后即为鼠神经生长因子原液。
  2.2.3  原液检定
  按3.1项进行。
  2.3  半成品
  2.3.1  配制
  按成品规格配制,并加入适宜稳定剂。
  2.3.2  半成品检定
  按3.2项进行。
  2.4  成品
  2.4.1  分批
  应符合“生物制品分包装及贮运管理”规定。
  2.4.2  分装及冻干
  应符合“生物制品分包装及贮运管理”及通则0102有关规定。
  2.4.3  规格
  18μg(9000U)/瓶或20μg(9000U)/瓶,30μg(15000U)/瓶。
  2.4.4  包装
  应符合“生物制品分包装及贮运管理”及通则0102有关规定。
  2.5  病毒去除和灭活
  生产过程中应釆用经批准的方法去除和灭活病毒。如用灭活剂(如有机溶剂、去污剂)灭活病毒,则应规定对人安全的灭活剂残留量限值。
  3  检定
  3.1  原液检定
  3.1.1  生物学活性
  依法测定(通则3530)。
  3.1.2  蛋白质含量
  依法测定(通则0731第二法),应不低于0.1mg/ml。
  3.1.3  比活性
  为生物学活性与蛋白质含量之比。每1mg蛋白质应不低于5.0×105AU。[2]
  3.1.4  纯度
  3.1.4.1  电泳法
  依法测定(通则0541第五法)。用非还原型SDS-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,分离胶胶浓度为15%,加样量应不低于10μg(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法)。经扫描仪扫描,纯度应不低于98.0%。
  3.1.4.2  高效液相色谱法
  依法测定(通则0512)。色谱柱以适合分离分子质量为5~60kD蛋白质的色谱用凝胶为填充剂;流动相为0.25mol/L磷酸盐缓冲液(含0.15mol/L磷酸氢二钠溶液和0.1mol/L磷酸二氢钠溶液)-乙腈(85∶15);上样量应不低于20μg,在波长280nm处检测,以鼠神经生长因子色谱峰计算的理论板数应不低于1000。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,鼠神经生长因子主峰面积应不低于总面积的95.0%。
  3.1.5  分子量
  依法测定(通则0541第五法)。用还原型SDS-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,分离胶胶浓度为15%,加样量应不低于1.0μg,供试品的分子质量应为11.0~15.0kD。
  3.1.6  等电点
  主区带应为8.4~9.4,且供试品的等电点图谱应与对照品的一致(通则0541第六法)。
  3.1.7  紫外光谱
  用水或0.85%~0.90%氯化钠溶液将供试品稀释至100~500μg/ml,在光路1cm、波长230~360nm下进行扫描,最大吸收峰波长应为280nm±3nm(通则0401)。
  3.1.8  细菌内毒素检查
  依法检查(通则1143),每1支应小于10EU。
  3.1.9  磷酸三丁酯残留量
  如工艺中采用磷酸三丁酯,则每1ml中磷酸三丁酯应不大于10μg(通则3205)。
  3.1.10  聚山梨酯80残留量
  如工艺中釆用聚山梨酯80,则每1ml中聚山梨酯80应不大于100μg(通则3203)。
  3.1.11  鼠源性病毒检查
  依法检查(通则3303),至少每半年一次,应无任何特定的鼠源性病毒。
  3.2  半成品检定
  3.2.1  细菌内毒素检查
  依法检查(通则1143),每1支应小于10EU。
  3.2.2  无菌检查
  依法检查(通则1101),应符合规定。
  3.3  成品检定
  除水分测定、装量差异检查、不溶性微粒检查、生物学活性、含量测定外,应按标示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,复溶后进行其余各项检定。
  3.3.1  鉴别试验
  按免疫印迹法(通则3401)或免疫斑点法(通则3402)测定,应为阳性。
  3.3.2  物理检查
  3.3.2.1  外观
  应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疏松体或粉末,按标示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后迅速复溶为无色澄明液体。
  3.3.2.2  可见异物
  依法检查(通则0904),应符合规定。
  3.3.2.3  不溶性微粒检查
  依法检查(通则0903),应符合规定。
  3.3.2.4  装量差异
  依法检查(通则0102),应符合规定。
  3.3.3  化学检定
  3.3.3.1  水分
  应不高于3.0%(通则0832第一法)。
  3.3.3.2  pH值
  应为6.0~7.4(通则0631)。
  3.3.3.3  渗透压摩尔浓度
  依法测定(通则0632),应符合批准的要求。
  3.3.3.4  辛酸钠含量
  如制品中加入辛酸钠,则每1支中辛酸钠应不大于0.1mmol(通则3111)。
  3.3.4  生物学活性
  依法测定,应不低于标示量(通则3530)。[3]
  3.3.5  含量测定
  采用ELISA或HPLC法,应为标示量的80%~120%。
  酶联免疫吸附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。
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(通则0512)。
  色谱条件:以适合分离分子质量为5~60kD蛋白质的色谱用凝胶为填充剂;以0.25mol/L磷酸盐缓冲液(含0.15mol/L磷酸氢二钠溶液和0.1mol/L磷酸二氢钠溶液)-乙腈(85∶15)为流动相;检测波长为214nm。供试品溶液中鼠神经生长因子与人血白蛋白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。
  测定法:取供试品和标准品适量,用流动相分别稀释制成每1ml中含鼠神经生长因子50μg的溶液,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,记录30分钟。标准品溶液、供试品溶液均进样3次,记录色谱图并计算峰面积。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含量。
  3.3.6  无菌检查
  依法检查(通则1101),应符合规定。
  3.3.7  细菌内毒素检查
  依法检查(通则1143),每1支应小于10EU。
  3.3.8  异常毒性检查
  依法检查(通则1141小鼠试验法),应符合规定。
  3.3.9  外源病毒污染检查
  采用动物病毒敏感细胞(如BHK21,每瓶(25cm2)培养细胞中加入供试品1ml,37℃培养7天为一代,连续盲传3代,细胞应生长良好,不应出现病毒感染引起的病变,判为合格。
  4  保存、运输及有效期
  于2~8℃避光保存和运输。自生产之日起,按批准的有效期执行。
  5  使用说明
  应符合“生物制品分包装及贮运管理”规定和批准的内容。


审核人:秋天的枫树林、hourイwan
纠错反馈 纠错记录

验证码:

勘误/修订列表:
  • [1] 勘误为“小鼠应符合检定用清洁级动物相关要求(通则 3601)。” (2021-7-8发布)
  • [2] 勘误为“每 1mg 蛋白质应不低于 4.0×105U。” (2021-7-8发布)
  • [3] 勘误为“ 应不低于标示量的 80%(通则 3530)。” (2021-7-8发布)

以上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,如需要请购买正版出版物!

(c)蒲标网 - 中国药典、药品标准、法规在线查询 ( 津ICP备15007510号 )